煌煌华夏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四百零二章:大刀阔斧动教育,大明太师,煌煌华夏,飞卢小说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奉天殿中,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首位坐下的陈云甫身上,屏息静气,静静等着。
谁心里都清楚,这次的会,很重要。
至于陈云甫到底有多大的动作,在场的人心里就没了底。
“人都齐了吧。”
杨士奇环顾一圈点了下数,点头说道:“除了常帅还在朝鲜之外,其他的都齐了。”
“那咱们开会。”
确定人齐之后,陈云甫敲了敲桌子说道:“诸位,今天这堂会只有两件事要议,在本辅说完之前,希望诸位不要贸然打断。”
明确了纪律之后,陈云甫也不耽误,开门见山说起正事来。
“今年初,常帅在朝鲜战场大捷,三韩之地如今尽归我神州,辽州建制的事,孤在山东的时候就已经着命诸位拟立项,谁来介绍一下辽州建制后的具体情况。”
一群人都没急着开口,而是把目光对向陈云甫的岳丈邵质。
陈云甫离京的这段时间,主持军政院工作的是后者,他不说谁说。
邵质自己也不含糊,组织一下语言后,便开口侃侃而谈。
“禹王、诸位同工,这段时间,老夫和财政、政务两个部门通过了气,辽州建制之后,将会拥有三十七个府、两百六十一个县。
这里面,原辽东的统计数据还是比较详实的,计有丁口数四百六十七万人,至于原朝鲜的情况,要等战后俞以丰将第一次统计数据送来才能知悉。”
“除了丁口之外,原辽东一共有造船厂三处、港口十七处、织造局两处、四十三个矿课司、冶铁厂六座、军工厂一座。”
在座众人闻之无不惊愕,都知道这十几年国家把辽东发展的非常好,但具体的数字没看到之前,那也只是朦胧间的认识,现在听到邵质介绍详细数据,还是很惊讶的。
单个拎出来,辽东的体量不比江南沿海富裕省份要差啊。
而辽东之所以能够发展那么迅猛,当然是得益于政策倾斜,陈云甫扶持了那么多年,要是再无法后来居上,那都对不起国家这么多年浪费的资源。
这一把,全划给辽州、划给常茂了,想想,还真有点心疼。
陈云甫也心疼,不过现在不是心疼的时候,他等邵质的话说完,就看向严震直说道。
“辽东划给辽州,这些厂课不能迁,各部这些年给辽东的支援,花了大笔的银钱,你们央行有没有估出个大概的价格来。”
既然决定把辽东归了包堆卖给常茂,那说什么也要卖一个好价钱才行。
严震直心中早有腹稿,接了话便说道:“都统算过了,中央财政这些年陆陆续续花到辽东地方上的差不多将近七千万两吧。”
就坐在陈云甫左手边的蓝玉跳了一下眼皮。
七千万两?
国家这些年往辽东花了那么多钱?
好家伙!
军方早就给常茂把这笔战争仗算明白了,加上伤亡抚恤,差不多也有两千三百多万,加在一起,那岂不是上亿了?
这将来常茂可怎么还啊。
不过这功夫也顾不上心疼常茂,因为陈云甫已经把这个话题给揭了过去。
“辽州后面的情况怎么处置,等常帅回京之后,孤再和他议,到时候财政部的同工还有震直一起来,看看这笔钱该怎么收回,现在咱们接着往下说。”
“这些年,中央朝廷陆续出台很多项政策,其目的无不是为了富国富民,而今成效颇显,国力日升、岁库丰盈,钱粮无不堆积如山,之前这些政策的颁行为的只有一件事。”
陈云甫伸出一根手指来,沉声说出两个字。
“教育!”
“孤要改革教育。”
有很多人挑了一下眉头,但没吭声,都静心下来听着陈云甫继续说。
“以往的教育,无论是官办还是民办,都是为了科举而办,以后的教育,是为了强大而办,因此在本质上,不再拘泥于儒学经典一科一教,将会纳百家之长、有教无类。”
“早几年,孤便命黄观汇同翰林院、国子监一道将国家藏书分门别类,纂修教材,如今已整理出第一版的教科书,其内容包括了国学、数学、天时、地理、医学、史学、杂文、工造、律法等多种学科,日后会陆续增入新教育中。”
“自即日始,一切民办学堂要停办,由地方省、府、县三级司衙学政或教谕主管教育,成立官办学堂。
官办学堂将分为青、少、幼三级,分别吸纳十五至十八岁、十二至十五岁、七至十二岁的适学龄儿童入学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